公积金的封存和转移是公积金管理中的两种不同操作,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,主要体现在操作原因、后续影响以及具体流程上。
一、操作原因
公积金封存:
通常发生在职工离职或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,且尚未找到新单位接收其公积金账户,或者单位发生合并、分立、撤销、解散、破产等情形,导致公积金缴存暂时中断,且不符合销户提取条件时。
根据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的相关规定,单位应在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公积金账户的封存手续。
公积金转移:
主要发生在职工因工作调动或单位合并、分立等原因需要更换工作单位时。
单位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办理公积金账户的转移手续,将原单位的公积金账户余额转移到新单位的公积金账户中。
二、后续影响
公积金封存:
封存期间,职工暂时无法继续缴存公积金,也无法进行提取操作(除非符合特定提取条件,如购买自住住房、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等)。
封存的公积金账户余额会保留,但缴存年限会暂停计算。如果职工在未来找到新单位并重新就业,可以办理公积金账户的启封手续,继续缴存公积金。
封存期间可能会影响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权益。
公积金转移:
转移后,职工可以在新单位继续缴存公积金,不会影响公积金的缴存和提取。
转移的公积金账户余额和缴存年限会累计计算,对职工未来申请公积金贷款等权益没有影响。
三、具体流程
公积金封存:
单位或职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。
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如离职证明、身份证明等。
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,办理公积金账户的封存手续。
公积金转移:
职工向新单位提出公积金转移申请。
新单位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转移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。
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,办理公积金账户的转移手续,将原单位的公积金账户余额转移到新单位的公积金账户中。
综上所述,公积金的封存和转移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,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形,并对职工的公积金缴存和提取产生不同的影响。在处理公积金问题时,职工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。